碰过的部位。 小珠干脆闭上眼,大步走到洗 手台前,倒掉剩下的牛奶,把玻璃杯洗净。 没有针孔的手背在水流底下冲刷,像长出透明的筋脉。 小珠看着看着,发起了呆。 她是很讨厌霍临。她讨厌霍临总是留下一些东西在她这里,不想穿的外套,不想喝的牛奶,也讨厌他把话说得那么笃定,可是又不说清晰。 第19章 霍临被赶出来,百无聊赖地坐在一楼偏厅听雨。 雨珠砸落在玻璃窗,炸出蜿蜒的轨迹,还没来得及流淌就被下一捧雨水覆盖。 高楼在湿热的季节格外气闷,风停止眷顾,空气被压缩又膨胀,使空间变得扭曲,偏厅到二楼卧室的距离仿佛隔着爆炸坍缩的黑洞。 坐了没一会儿,身侧走来一个人。 霍临眼皮微窄,懒于回头。 他的确不喜交际,但绝不是呆蠢,而恰恰相反,正是因为足够敏锐,看到遮掩在华丽言辞和行径下的利益和欲望太浅薄,才对这些无趣的人际感到厌烦。 比如江席言现在对着他自以为隐蔽的幸灾乐祸,其实也是清晰可见的。 江席言在拱门后看了一会儿热闹,才算心满意足。 见人始终没动静,江席言干脆坐到霍临对面,拿起桌上一枚白棋,在横格线上推来推去。 如此做作一番,终于还是没忍住,问霍临:“你能不能跟我说说,就说一次,你怎么就非要和她纠缠?” 江席言悄悄地指了指二楼。 说实话,白秀瑾受伤的确带来了很大影响,全盘计划都险些因此改写。 但即便如此,解决的方式也有很多种。 找人顶替白秀瑾,这原本应该是最无可能、最冒险的一种解法,却由最看重实效的霍临提出,并强硬地推动实施,很难让江席言不怀疑他没有私心。 霍临略微掀起眼帘,不想搭理。手里握着一杯凉茶慢慢地饮,但很快胃痛卷土重来,霍临微微蹙眉,手指搭在杯口盖住一半,把茶杯放低。 江席言其实不是个爱八卦的人,实在是霍临最近太过反常。 若不是有医生出具的权威报告,江席言都要怀疑霍临是失忆之后到如今,脑子一直还没好。 霍临不答,但也没有驱赶他,江席言知道他暂时不会动怒,便忍不住得寸进尺。 换了个问法,又说:“你怎么确定她一定会配合?霍sir,作为你亲密无间的副手,我有权知晓你和这个……新搭档的默契从何而来。” 霍临沉在乌云阴影之下的面目终于轻微松动。 半晌,霍临才说。 “她不会害我。我醒来看到她第一眼,就知道。” 江席言夸张地瞪了瞪眼。现在他该怀疑自己的脑袋有问题,否则他怎么会听到霍临在和他大谈第六感? 那可是霍临! 最天资聪颖,杀伐决断,冷静自持的天之骄子。 江席言不认可这个说法,他需要更多证据。 霍临做任何事情都不屑于自证,今天却愿意多费些口舌证明自己。 他告诉江席言,小珠在他发烧时半夜起来陪伴,把唯一的床铺让给他,为了他提早回家。 他说了很多,都是想证明一件事,但是又不想自己亲口挑破它,想要江席言自己意会,并且从江席言的口中说出来。 可是江席言听了半晌,也没有意会。 皱着眉头很疑惑地说:“那不是因为她想从你这儿拿到钱吗?” 霍临冷冷地瞧着他,再也不跟他说话了。 把茶杯放到桌上,玉石桌面被叩击得凌凌作响,江席言收到信号,只好摸着脑袋离开。 霍临依旧独自坐在窗边。 雨比方才小了,针脚细密,显得温柔。 江席言不懂。 霍临也不会为了求认同就去告诉外人更多的细节。比如小珠在他耳边说过,遇见他的夏天是最好的夏天,又比如,小珠用那个只拍喜欢的事物的镜头给他拍了照。 小珠喜欢霍临,江席言怎么就不懂呢。 虽然现在他对小珠来说,已经不再是霍临了。 - 一个月后,仰光证券交易委员会将会为一家冷链运输公司发放牌照,正式上市交易。虽然不曾挑明,但业内人士都知道背后的最大持股人是新来的华商霍氏。 这是霍氏给缅甸市场的投名状,也是首次亮相的招牌动作,上市之后,霍氏在这片汪洋之中能成龙还是成蛇,就有了定局。 这段时间霍临受到许多邀请,他并不是每一次都应,但每一次出现都万众瞩目,引来更多纷飞纸片一样的请帖,堪称分身乏术。 小珠从早晨起来便被安排两节建筑专业理论课,由真正的巴黎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优秀毕业生教授。讲师已经考虑到小珠的基础,没有把理论讲得太艰深,但对小珠而言也还是蚂蚁吃大象,仰着脖子一点点啃。 中午吃过饭,只能短暂地休息,就立刻被抓去练形体。教练誓要在她手臂和腰腿上雕刻出健身的痕迹,这是一个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名媛必须对自己形象负责的象征。 下午和晚上,则要在小戴和黎娟的监督下苦背中华文化及渊博历史,以期洗去她身上的缅甸风情。 这样度过一整天,哪怕是个陀螺也要头晕,几乎没有空闲时间。 霍临和小珠都很忙碌,虽然同住在一个房子里,但已经连续五天没有见过面。 霍临这方逐渐看到成效。有一位在当地蛮有名望的建材商找人引荐到霍临这里,电话沟通几次后就邀请霍临到家小坐。霍临欣然赴约,带了伴手礼前往。 这位建材商本人是缅甸人,被称作吴加陵,他开给霍临的条件很有诚意,霍临投桃报李,给的提案也极有落地性,同时透露出撬动外资的野心,三言两语之际描绘出一幅具体可见的蓝图。 吴加陵是白手起家到如今,从商多年,练就一双法眼,看得出来谁是做得成事的人,因此对霍临更添几份欣赏。 谈完公事,吴加陵请霍临到楼上茶室品茶,炫耀自己的妻子祖籍是中国上海,从中国带来的茗茶,珍藏至今,一直等待一位贵客。 茶室里挂着吴加陵和妻子的合影,二十年夫妻,照片上携手并肩,恩爱甜蜜。 霍临认真地看了五秒,顺水推舟夸赞这对夫妻爱意隽永,吴加陵笑道:“没磨成冤家已经很庆幸了!” 又感叹:“她十八岁和我相识,后来随迁缅甸,就很少再回过故乡。听到你们从中国来,她不知道有多高兴,天天催促我和你见面,比我还积极!” 霍临其实早已查到这份渊源,但现在也假装惊讶,感激道:“多谢夫人美意。” 吴加陵摆摆手:“她就是胡来。我管不住她,听说你的妻子近